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队伍、凝聚力量,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根据《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大调研、行业企业大走访”工作方案》(内师教字[2025]52号),结合人工智能学院“三大活动”实施细则,现将人工智能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讨论主题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二、讨论内容(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学科专业布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5+1”(数字经济、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工业体系和内江市“5+4+5”(工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农业重点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调整人工智能专业集群布局。
学科建设规划:在“十五五”期间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点。如何在思想、思路、路径和措施上,强化顶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专业建设规划:结合AI发展趋势,拟申请新设“机器人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如何在师资、实验设备、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2. 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对接学校办学定位、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产业需求。
专业区分度: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培养定位,如何体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两个专业的区分度与特色?
3. 毕业要求设置。在新工科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背景下,如何设定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结合专业情况,谈谈各专业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或就业岗位有哪些?
工程教育认证:目前,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指标体系,存在哪些短板?
4. 课程设置。 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围绕毕业要求如何优化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讨论下核心课程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情况。
专业发展课:具体讨论某专业当前形势下可开设哪些前瞻性的课程。
5.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建设:学院产业学院目前已经建立,如何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好产业学院的优势?如何创建好省级产业学院?
三、讨论分组
1. 第一组
(1)讨论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2)参加讨论人员
于永彦、汪在荣、蒋明芳、何文孝、刘丽娟、胡晓容、唐春兰、白勇、文乔农、雷勇、张利强、代伟、王丹、陈苹、梁潇聆、李飞、邓瑶、邓博、徐晶、张双、秦雨萍、赵红林、余远昱、江洹、兰强、韩云、李超、王久江、旷江明、吴丽、苟全登
(3)讨论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7月2日上午9:00-11:30
地点:格致楼214
(4)记录人员
李倩倩
2. 第二组
(1)讨论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2)参加讨论人员
于永彦、汪在荣、蒋明芳、何文孝、刘丽娟、胡晓容、唐春兰、白勇、文乔农、雷勇、张利强、袁宇丽、张雪臻、文琴、侯红英、葛芳艳、杨国军、徐双、曹玮麟、傅荣会、余文春、文乔农、李治国、卿立兴、张梦萍、王玉珍、范利、凌伟、陈艳华、李尧、唐年庆、龙文光、胡玲、张凯、王建、王瑛杰、陈晓燕、钟琪、余永武、张敏
(3)讨论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7月2日下午15:00-17:30
地点:格致楼214
(4)记录人员
李倩倩
四、相关要求
1. 记录人员认真做好记录,党政办主任做好会议相关工作(场地准备、拍照等)。
2. 各专业负责人完成大讨论新闻稿的撰写,并交党政办王晓芸。
3. 会议原则上不请假,如有特殊事情,须向于永彦书记书面请假。
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