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开展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申报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继续教育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评选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网络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
二、申报范围和数量
(一)申报范围
1.在高校课程平台面向继续教育学生(或社会学习者)开放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网络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教育课程等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
2.截至2025年8月30日,所申报课程须已完成至少2个教学周期的授课任务,并且所有获评课程须承诺继续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
(二)申报数量
学校共推荐3门课程上报省教厅,鼓励自主或与有关机构联合开发优质网络课程。优先评选自主开发类课程,应以推荐专业课为主。
三、课程要求
申报课程须思想导向正确、科学性强,在线课程特征明显,体现在职学习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团队充分开展在线教学活动与指导,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引领性强,且满足以下要求。
(一)课程团队
课程负责人须为学校正式聘用的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除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教老师,保障线上线下教学正常有序运行。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课程平台显示人员一致,且同一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课程。
(二)课程思政
所申报课程均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面向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课程目标
所申报课程符合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定位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充分考虑成人在职学习特点。
(四)课程教学设计
遵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全面合理,适合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五)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研教改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课程内容更新完善及时,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在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
(六)课程展示形式
申报课程主要以视频课件形式展示,且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开放给继续教育学生使用。视频制作在技术标准上应具有一定先进性,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制作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一种展现形式;课程时长应达到教学计划学时要求,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要;界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课程教学主题,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特点,适合面向成人开展教学。通过课程平台,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八)课程平台支持服务
课程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同时,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配有专业人员进行审查管理,确保上线课程的思想导向正确、内容规范、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九)应用效果与影响
申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应用,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
(十)特色和创新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相应类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四、申报流程
(一)申报组织工作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课程申报、组织工作,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申报要求,组织对本单位建设或牵头建设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价遴选,对申报课程的网上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择优推荐。网上无法显示完整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课程不得推荐。
(二)申报材料报送方式
1.申报时间
2025年9月15日—2025年9月19日
2.纸质材料上报
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附件1、2材料一式一份交至培训中心三楼320办公室。
行政人员按专业归属各二级学院进行申报。学校择优推荐后,申请人在网络上进行填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雪,咨询电话:0832-2342777
附件1 四川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申报书
附件2 四川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省级优秀网络课程申报汇总表
继续教育学院
2025年8月7日
附件1++四川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网络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2+四川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省级优秀网络课程申报汇总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