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院三下乡团队前往绵阳、北川、梓潼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01 点击量:

2025年6月27日至30日,为深入探究“科技兴国,文化强国”的深厚底蕴,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俞守绪带领我院学生骨干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绵阳、北川、梓潼开展主题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成长蜕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为真切领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理念,我院团队来到绵阳科技产业园,经过企业人员的详细介绍和视频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家政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机器人的开发与生产,生动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而“两弹一星”作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精神财富,其内核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由此,我院团队来到了两弹城,参观了三防教育馆和两弹城历程馆。三防教育馆的通道两侧陈列着珍贵的历史照片与实物,历程馆内呈现了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艰辛往昔和辉煌成果,在这里俞主任结合展陈的模型和历史资料,给学生骨干们深入讲解了那段峥嵘岁月,让我院学子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底蕴最直观且全面的地方,我院团队的步伐来到了绵阳市博物馆,推开绵阳博物馆的大门,琳琅满目的文物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博物馆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我院学子们沉浸式感受到了绵阳的文化底蕴。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院团队来到了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石椅羌寨,参观了当地特色碉楼、民居建筑。通过当地羌族同胞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羌族的碉楼营造技艺、羌绣、羌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羌族历史变迁、传统习俗等故事,真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曾经遭受地震重创的它,在灾后重建中,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实现了华丽转身羌寨居民用双手守护住民族根脉,又凭借智慧拥抱时代浪潮在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怀着沉重和敬畏之情,我院团队来到了5.12特大地震遗址纪念馆。在纪念馆内,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展品,重现了那场灾难的惨烈,看着那些照片和展品,俞主任不禁触景伤情,给学生骨干们仔细讲述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并且俞主任还指出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实践理念。随后,我院团队前往遗址现场,残垣断壁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惊心动魄断裂的时钟永远停在14:28,废墟的架子上还有妈妈思念儿子的54封信,这里的一切无不让人心痛惋惜,俞主任带领我院学生骨干们在此深深地缅怀遇难的同胞们,向他们鞠躬以示敬意,并送上了思念的菊花。

普通话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院团队成员通过政策宣讲,调查问卷,演讲朗诵等形式开展了推广普通话行动,还将推普带到了羌寨中,以绕口令的形式增加了互动的趣味性,吸引了当地羌族同胞和游客们参与其中。

此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程,让我院团队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绵阳的历史底蕴,科技力量的蓬勃发展,羌族文化的特色魅力,全国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必将实践所得应用于实践,勇担时代责任,争做时代新青年,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文/杨旭 /杨潇)初审:俞守绪 二审:蒋明芳 终审:于永彦



下一条:我院召开暑期留校学生安全教育会议

内江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 邮编:641100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6381号-1